狗狗尾巴用古文怎么说?
“犬之尾,短、细、嫩” 短:长度之短;细:粗细程度;嫩:质地柔软。全句翻译为:狗的尾巴,长短、粗细、软硬的程度就像人的头发一样。(出自《本草纲目·兽部·犬》) 我们现在说狗的尾巴“又细又长”其实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又圆又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而汉语和英语这种表音文字不同,它是表意的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含义会有不同的变化——“又”在“又大又圆”中意为“又”;而在“又细又长”中则为“再”。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文言文中,当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有“又”出现的时候,这个“又”往往读作“再”。如“忽闻岸上踏歌声”——闻声而歌,一“又”足已;
“劝君更尽一杯酒”——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所以“更”应该读作“geng2”(音同“镜”)。当然,如果这个“又”前面有个表示数量的词的话,那这个“又”就肯定是“又”了——两小儿辩日“初,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后,日初出时近,而日中时远矣。”(出自《战国策·魏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