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缸灯如何使用方法?
海水缸照明,是一个比较难答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光源、生物光刺激以及反射、阴影等诸多因素。 为了便于表达,把问题简化一下:在自然光下,海生生物会“看”到什么(它们看到的海洋世界);然后,我们人为地把灯放在鱼缸里,模拟“阳光”,从而讨论光照的作用和影响。 光线对人眼的刺激是通过光强和波长两个因素来决定的。对于鱼类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决定因素——光的颜色。
1.光强 假设把一个鱼缸放到户外,让太阳直接照射,不考虑影子等影响因素的话。从早上到下午,光强度是随着时间慢慢增强的。 从图上可以看到,随着日光增强,海生生物的“视觉反应”是有规律的。其中,有3个比较明显的峰值:第一峰值在上午十点左右,第二峰值在正午,第三峰值在傍晚六点钟左右。 这3个峰值所对应的时间段,也就是鱼容易受伤或死亡的时刻。例如,海葵在遭到入侵时,它会收缩所有触手进行防御,此时眼睛部位的“视觉敏感区”受到了干扰,从而导致对移动物体的判断发生错误而发生追逐反应。如果这时有一条小鱼恰巧游到面前,则有可能被误伤。
2.波长 不同波长的光对鱼类的影响是不同的。紫外线(UV)和红外线对鱼类都是有害的,不会有任何影响的是蓝色光(490nm)和红色光(650nm)。 有害的光中,UV会对鱼类视网膜上的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从而使鱼的视觉功能受损。而红外线则会加热鱼类眼球表面的液体,导致温度过高而损伤晶状体。 正常来说,太阳光是中短波电磁波,所以对鱼类是有毒的。但是!!!如果你把鱼缸放到窗台上,并且打开窗户让太阳光直晒,你将会发现鱼会立刻游开躲避。这是因为太阳光的电磁波经过大气层时被分散削弱了,到了海面又被海水吸收了一部分,所以最终到了水中的电磁波已经很少了,不足以对鱼儿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