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注射方法有哪些方法?
1.皮内注射(ID) 常用的药物有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ID可用于小婴儿、过敏体质者和不能耐受注射者,以及需要反复给药或不能按时给药的患儿。 ID可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在皮肤表面进行垂直刺入,深度约为皮下组织(1~2mm);或选择较硬的皮肤部位进针(如三角肌)而保持一定深度,但应注意避开静脉和神经。 一般成人每次1ml;儿童每次0.5~lml。
2.皮下注射(SC) SC是药物注入脂肪层内的技术。操作时,使局部组织稍隆起,注射器针头与皮肤成30°夹角斜行刺入,深度约4~5 mm (大于皮内注射)注意不要穿透真皮。 如注射油脂性注射剂应充分摇匀后注射;若注射溶液剂,则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针管及针头后再行注射以免堵塞针头造成意外。 一般成人每次O.5—1ml;儿童每次o.25-0.5ml。
3.肌肉注射(IM) IM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其适宜剂量和操作程序视药品不同而有区别,具体可参见相关药品说明书。需特别注意的是:对青霉素过敏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患者禁用本方法注射该类药物。 目前尚没有找到适合的肌肉注射位置,建议患者去当地医院就诊咨询。 根据不同的病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肌肉组织进行注射。
常见注射部位有: ①上臂三角肌;②臀大肌;③股外侧肌;④肘关节内侧;⑤髌骨下方(大腿前方);⑥踝关节内侧。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静脉注射(IV),静脉输液(VC)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