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体外寄生虫?
寄生虫病是一类常见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公害,是产生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它们除了直接危害人、畜健康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外,还直接影响我国畜牧业及其产品的出口创汇。寄生虫病一般比较难治疗,反复发作,病程长,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体外寄生虫多指吸血昆虫及病原微生物等。牛在遭受虫体侵害时,常常会出现跑、踢和蹭痒等症状,当检查其皮肤时,一般能够发现寄生虫体及其损害。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虫螨净(双甲脒)、溴氰菊酯、莫能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等,每100公斤体重3~7毫克注射或混饲。
一、防治原则
1、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牛舍及周围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可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2、寄生虫大多具有喜阴暗潮湿的地方的习性,因此要经常打扫牛栏,清理杂物,并使阳光能照进牛栏,这样既能杀灭病原体,又给牛只创造舒适的环境。
3、有计划地做好驱虫工作。一般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群驱虫。
4、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理收集到一起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虫卵和幼虫。
5、治疗寄生虫病最好在配种前进行,在配种后和奶牛泌乳盛期不宜进行驱虫。
6、寄生虫病常与某些传染病并发或交织存在,治疗时应考虑合并用药。应特别警惕一些传染病如水疱病、口蹄疫、沙门氏菌病等可能以疥癣或虫害症状出现,以免误诊。
7、为了保证家畜体内正常菌群平衡,一般在应用驱虫药1周后再应用抗菌药物,如有急性症状可先应用抗菌药物后再进行驱虫。
二、寄生虫感染症状
1、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小肠和胃内而引起的。幼畜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出现消化障碍,食欲减退,下痢,贫血,幼驹可因蛔虫在肠管内缠结引起肠阻塞、肠扭转、肠破裂和腹膜炎而死亡。
2、鞭虫病由鞭虫寄生在结肠内而引起。病畜出现消化不良、消瘦、下痢和贫血等症状。
3、毛圆线虫病及仰口线虫病由毛圆线虫和仰口线虫寄生在消化道内而引起。病畜出现消化紊乱,长期拉稀粪以及贫血、消瘦等症状。
4、肝片吸虫病由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和胃底部而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长期腹泻、消瘦、水肿和贫血等。
5、绦虫病由绦虫寄生在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贫血和消化紊乱。
三、治疗药物
驱线虫药有左咪唑、四咪唑、丙硫咪唑、伊维因、虫克星(芬苯达唑)、莫能菌素苯甲酸等,驱绦虫药有氯硝柳胺和甲苯咪唑等,驱肝片吸虫药有硫双二氯酚和硝硫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