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的八哥每天喂几顿?
一到周六,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在几个频道间来回切换,搜寻我最爱看的《动物世界》。今天播的是长颈鹿的专题,难得一见的镜头让我的兴奋情绪再次高涨。突然,从一旁飞来了两只八哥,它们叽哩咕噜的叫声让我陷入了沉思。
因为上学,这学期不能像以前一样天天都能看到八哥了。记得上个月,母亲又孵化出了一窝八哥,刚出生的八哥通体墨黑,个头不大,羽毛也并不蓬松柔软。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颈脖处那淡淡的黄色,就像人们戴的丝巾,俗称“项圈”,其作用是标识公母。一个月后,可爱的小八哥褪掉了墨黑的羽毛,全身的羽毛呈现出美丽的蓝黑色,并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长出了一截白色的小羽毛,翅膀上的白羽尤其多,像是穿着一件雪白的羽衣。现在,我的八哥已经长齐了羽毛,全身有黑、白、蓝三种颜色,其黑白部分还镶着金黄的边。
八哥又名蜡嘴、黑刺、黄鹂、鸲、胡鸡、芦花鸡等,分黑、白两色,各地名称不一,但最常见的还是蓝黑色。八哥的体型比麻雀稍微大一点,成鸟的体长约40厘米,体重500—800克,喙粗短,为蜡黄色,上面的裂齿为弯曲的钩状。它的叫声优美,甚为动听。在陕西、河南等地,有民间艺人仿其声音弄奏而歌,谓之“佛雀”。另有传说:“八哥”此名出于《尔雅》,郭璞注曰:“八哥一名鸲鸲鸟名。”至于“鸲”为何物,李时珍引《禽经》曰:“鸲鸟,六翮如鸭,高尺余,赤目青身而拳,其音谓鸟如鸡鸣,引伸之,凡物好鸣而罕见者,皆谓之鸲。”按此,则八哥又名“鸲”,而“鹆”乃八哥的别名。
八哥常呈单一或成对生活,多在地上或树上活动,有时也栖息于竹枝或的电线上。在食物缺乏时,也曾见于啄食小麦、红薯等。在陕西、河南等地,人们常将它关在笼子里饲养,它就会不断学号其他鸟的鸣叫声,有的还能模仿动物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