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感染了球虫会传染吗?
球虫病是原虫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主要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同时伴有贫血、生长迟缓等表现。 猫的胃肠道内有无数的正常菌群,这些细菌对于维护胃肠道屏障和维持肠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细菌可以定殖在胃肠道里并变成有害菌,造成胃肠道疾病。有些细菌甚至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形成潜在的传染源。 球虫病是由寄生性原虫病引起的,病原为寄生虫——球虫。球虫属于寄生物界(Eubacteria)、异养菌纲(Anaerococcus)。根据已报道的资料来看,目前发现的能感染动物的球虫共有200多种,其中15%左右能够感染猫科动物。
球虫的生活史复杂,需经过卵、幼虫、囊尾蚴阶段才能完成繁殖。球虫的感染过程可分为体内感染和体外感染两个环节。首先,球虫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内部,在胃肠道内发育成具有致病性的大小孢子期幼虫,这时若机体抵抗力降低,则会发生急性炎症反应,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程往往超过3~4周才会恢复。 胃肠道内的有益菌被抑制或消灭后,有害菌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进而产生更多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继发性消化不良。这样,胃肠疾病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