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有包虫吗?
狗狗的绦虫病(Dog's tapeworm),是由寄生虫――绦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可消瘦、贫血,发育停滞;个别病例可因蛔目阻塞消化道而出现粪便干燥、便秘;当蛔目钻入胆道或胃肠道壁的皱褶内时,可引起恶心、消化不良和胃肠胀气等。 幼犬更易感染,主要是由于母亲产道内的卵囊传染给胎儿,或在哺乳期间,母犬舔食幼犬排泄物而传染。少数犬是带虫者,可在肠道内存活数月甚至更长,当犬摄食时,幼虫从消化道钻入体内组织,在内脏各处移行发育成成虫。
诊断要点 为确诊是否患有本病,可取粪便用蒸馏水浸泡,静置24小时后观察,如发现漂浮的虫体,即可确诊为绦虫病;也可取粪便少许置于载玻片上,加少量碘液,轻轻混合后,如观察到呈串珠状的蛔目,亦可为确诊的依据之一;还可采取实验室检查法直接见到成虫。 治疗可用阿苯达唑、甲硝唑等药进行治疗,一般数日可痊愈。对感染严重的犬,除药物驱虫外,应停饲1~2日,待粪便中的虫体完全死亡、排出体外后再恢复喂食。
包虫病,全称人畜(兽)共患棘球蚴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主要通过意外误食了包虫病幼虫的虫卵而被感染患病。牛、羊、猪、骆驼、马、狗等家畜,狼、狐等动物可感染带虫并患病,是包虫病的传染源,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和流行,该病有牧区和农业区两种流行类型,我国北方的西北、西南和青藏高原一带是牧区包虫病区。
包虫病幼虫寄生在狗、羊、牛、猪和人的肝脏等脏器内,身体呈水泡样,包膜完整,能不断生长扩大和排遗虫卵,人们简称为包虫或包虫囊。感染的泡状带虫之狗,其体内包虫囊内含无数子囊和包囊,子囊内也有小包囊,内含大量虫卵,排在狗的粪便中,污染牧草、饮水、皮毛等,羊、牛和骆驼等食草动物吃了、饮了或自身舔毛等就吃进虫卵而感染患病。病畜的内脏废弃后,狗吃了也能再次感染,并可通过吃草、饮水、随地大小便、互相舔毛等又可重复感染。牧区人与牲畜接触较密切,因而被感染患病较多。
感染的多房棘球绦虫之狗,虫体的孕卵节片脱落在狗的皮毛和周围环境上,人们或其它动物接触、吃了、饮了而感染患病的,感染的猪或牛等动物也能在皮毛、肉内和内脏寄生虫体。农业区人与这些病畜接触密切容易被感染患病。
人们吃了虫卵污染的食物、水,以及幼虫被肠道吸收后,在人体内的肝脏、肺脏等自动定位寄生和发育生长成包虫囊和毒副作用等与动物基本相同。包虫病人不能直接传染他人。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该病病程可长达10-15年,甚至会更长。
从上述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可知:狗体内可寄生两种幼虫——泡状带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能导致两种包虫病:囊虫病和泡状带绦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