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有蛔虫怎么引起的?
猫感染蛔目寄生虫的途径主要是经口,例如通过吃入被幼虫感染的昆虫(如蟑螂)而感染。当猫吞食含有蛔目的幼虫时,这些幼虫在消化道内发育成成虫并产生幼虫蚴体,当肠道内容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后,幼虫蚴体附着于胃肠道粘膜上,此时若虫体受到刺激(特别是酸性环境)则钻入口腔黏膜或胃肠壁,寻找合适的部位定植下来生长发育,如果机体抵抗力下降,则可出现典型的胃肠道炎性反应症状:食欲缺乏、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等;当虫体移行至消化道上段,则导致口腔炎和鼻分泌物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犬科动物具有食腐习性,故猫在野外生存时可能通过摄食其他动物尸体而被感染寄生虫,但这并不影响猫对人体的驯化及成为人类的宠物。 人类作为中间宿主,可经手将虫体带入体内,也可能通过食物、饮水等方式进入人体。
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体接触猫的粪便或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嘴部,都有可能造成间接感染,因此必须保持手部清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应注意饮用水的安全,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不喝生水,预防因自来水管道或者桶装水容器被污染引起感染。在使用化学药物杀灭成虫的同时,还应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手卫生,避免蚊虫叮咬,做好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蛔目寄生虫再次诱发疾病。
一般来讲,猫蛔虫病主要是在吸吮带虫母猫的乳汁时而感染;偶尔食入感染虫卵或携有幼虫的老鼠而感染。蛔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且其繁殖能力十分强大,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有该病史的宠物猫很容易复发。常见的蛔虫主要有猫蛔虫和钩虫。患有蛔虫病的猫到医院做粪便虫卵检查容易发现,通过1-2个疗程的治疗即可以痊愈。
猫感染蛔虫临床主要症状是:幼猫感染后生长停滞,出现腹泻、下痢,腹围膨大,食欲异常、异嗜,有时出现呕吐甚至神经症状,幼猫严重感染时,会因肠道堵塞而造成肠破裂、肠梗阻而死。成年猫感染该病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粪便中有可能出现成虫。
治疗猫蛔虫病,常规方法是进行药物治疗。现在比较常用的药物有伊维菌素、体虫清、左咪唑、丙硫咪唑、吡喹酮等。在治疗猫蛔虫病时,为保证治疗效果一般需要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间隔时间为7天。通常来讲,当蛔虫虫体进入发育繁殖阶段,此时用药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对猫进行保健护理。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在治疗期间,配合肌注维生素B1、B12等注射液,口服消化酶、胃蛋白酶等制剂。此外,对于蛔虫病严重的宠物猫,可进行静脉补液,以加快恢复。在康复期可饲喂易消化的高能量和高蛋白饲料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