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一个月能打3针吗?
先说结论,三个月内注射了三针乙肝疫苗,这种情况是十分少见的,但是并非不能理解。 乙肝疫苗接种指南(2019年版)中明确指出:乙肝疫苗的接种遵循“0-1-6”月全程免疫程序;目前尚无完整的数据支持第二针与第一针的间隔时间大于56天;建议所有受种者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规范流程,乙肝疫苗最短的接种间隔时间是1个月(0、1、6),而大部分接种点都是遵循28天的间隔时间。
那为什么会出现短于1个月的接种间隔呢? 首先,我们接种的乙肝疫苗分为“重组酵母”和“重组鼻黏膜”两种,无论哪种疫苗都需接种3剂,接种第1剂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3剂疫苗。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疫苗都是重组酵母型的,这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酵母细胞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从而制成疫苗。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安全、副作用小且产生抗体迅速,一般接种第一针疫苗后的第2周后,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即可达到保护性血清浓度;但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诱导的抗-HBs应答水平比较低。
为了增加抗-HBs的水平,需要提高疫苗的接种剂量或者是追加加强针。对于新生儿以及婴幼儿,通常需要接种3剂乙肝疫苗,每剂7微克,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在第2剂疫苗开始前,婴儿体内抗-HBs峰值水平可达正常下限的5~10倍。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下的最优方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能按照最优方案接种疫苗的情况,导致抗-HBs达不到期待的水平。比如,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哺乳期间给宝宝进行了阻断,那么宝宝的接种计划就要随之改变;又如,妈妈在怀孕期间被意外查出感染乙肝病毒,那么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就需要紧急注射首剂疫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的疫苗就没办法按时按量接种。
遇到这些情况时,为了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疫苗抗体,就必须适当增加疫苗的接种剂次或种类。在个别情况下,宝宝可能需要接种4针或者3针疫苗,甚至需要接种含有灭活疫苗的联合疫苗。不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由于国内使用的疫苗都属于减毒活疫苗,即使接种剂量增加了,也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疾病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