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钩虫长什么样?
钩虫病(hookworm infection),又称犬钩虫病、蠕形钩虫感染,是人畜共患疾病之一 病原:
人肠内寄生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鞭毛虫属的粪类圆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和绦虫属的一些肠道绦虫,其中钩虫寄生在小肠,蛲虫则寄生在结肠和小肠下段,蛔虫和绦虫均寄生于小肠。
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腹泻、贫血、皮肤或皮下组织炎症及营养不良等。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虫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口传播,如粪便污染的水源可致饮水传染;食物被污染的发病率也很高。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常见。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特异性检测有虫卵检查和囊蚴皮膜抗原测定等。
治疗:按不同年龄、体重给予相应剂量口服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驱虫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服药后粪便中虫体排出率可达90%以上[2]。对于重度感染者需辅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控制措施:1.消除病人或感染者的症状及其排出的虫体和虫卵是控制本病的中心环节:
①病人应积极予以治疗;②对患者的粪便及排泄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③对被病人粪便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应进行消毒;④管理好粪便,以防散播于野外;⑤加强对病人的卫生知识教育以及搞好粪便的管理,并注意个人卫生。
2.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随地大便,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动物,饭前便后洗手;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品,加工生熟食品的工具要分开使用;做好粪便的管理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儿童是本病的主要受害者,因此要特别加强对儿童的卫生教育,防止其用双手去抓食物吃而感染。成人也可因误食了含活囊蚴的生鱼肉而被感染,故应避免生食鱼类及其制品,烹调时要熟透后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