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如何鉴定狂犬症?
首先,什么是狂犬病 1. 简介 人感染狂犬病的潜伏期最短为一周(通常30-90天),最长可达十年以上甚至更长,以平均不超过一年为标准进行统计,超过一年的患者仅占所有病例的1%左右;发病后死亡率近乎100%[1]。 目前全世界约有5亿人被狂犬病毒感染,死亡人数达50万之多[2],中国占世界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约4千人死于该病[3]。 中国自1988年开始实行强制对犬等动物进行预防接种。
2. 症状 狂犬病毒可侵入人体的所有组织和脏器,但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及延髓等部位,引起脑组织严重病变。在临床上,狂犬病一般有三大典型症状发作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 (一)发作期:表现为意识紊乱、感觉异常、特异性的恐惧不安感,恐水、恐声、恐光、惧风等症状。如饮水时见到水流便会发生咽喉肌痉挛导致窒息死亡;听到声音或看到光线便会立刻闭口掩目,患者极力躲避,且常伴有出汗增多和流涎现象。此期的病程一般为6天左右。
(二)兴奋期:此时患者已不再害怕光亮和水音了,但常表现为极度紧张焦虑,表情恐惧不安,烦躁、易怒、易激怒,对声音和光线仍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怕风不敢吹风。患者的行动呈爬行状,全身肌肉痉挛性收缩,反射亢进。
(三)麻痹期:此时患者多进入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呼吸变弱,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 诊断方法 因为狂犬病致死率极高,因此,一旦确诊便需立即接受治疗,否则预后效果非常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效诊断手段有以下几种:
(1) 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狂犬病毒特异性抗体:被狂犬咬伤后的病人,如果体内产生了足够抵抗病毒的抗体则不会发生狂犬病,但如果未能产生有效的抗体就无法抵御入侵的狂犬病毒,因而需要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治疗。另外,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其免疫原性与其他弹状病毒相似,因此,通过检测病人血清中是否含有狂犬病毒特异性抗体,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之一。但由于抗体检测存在一定时间限制,通常在伤口处置后的7-10天后方可测出其抗体水平,所以,只能作为辅助诊断依据来综合判断。
(2) 检测病人唾液中的狂犬病毒抗原:在被狂犬咬伤或者疑似被狂犬咬伤的病人,应尽早采集病人的唾液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有患狂犬症的潜在危险。由于狂犬病早期病人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因此,唾液中若能检测到狂犬病毒的抗原,则可以确定病人正处于狂犬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之中。不过,此方法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局限性,即在暴露前7天以上以及暴露后5天内所采的唾液样本无法检测出是否存在狂犬病毒的抗原,故也不能作为唯一有效的诊断标准。由于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结果容易出现误差,因此,临床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样本的数量与品质。